Thursday, April 9, 2020

阿尔法与贝塔:绝对回报与相对回报


绝对回报对“全天候”投资的回归 new
来源: 新财富 发布时间: 2010年03月16日 17:44
作者: 张海云、景兴宇、潘慧峰、李伟雄 关键词: 新财富;投资

由于缺乏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中国基金业沿用了欧美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然而,欧美金融市场在衍生工具、做空机制、杠杆运用、低成本交易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复兴和对冲基金的崛起。专注于“跑赢大市”的相对回报投资,在大市深度下调时,远远无法帮助客户保本,在大市长期疲弱时也表现惨淡。与此不同,绝对回报投资模式追求的是,无论大市涨落,都为投资者创造可观的盈利。这种“全天候”投资模式正得到更多的重视。监管当局正在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完善制度设计,厘清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演变和此消彼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对回报还是绝对回报

中国机构投资市场产生伊始即引入了西方基金业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和投资业绩评估模式。目前,基于对各种指数标杆的相对回报已成为评估基金经理绩效的主流方法,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引入Fama分解和Brinson分解等量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中国当前缺乏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所以西方日益壮大的绝对回报投资模式尚无法在中国实施。这样,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就紧密地依赖大市。

在欧美市场,相对回报投资有着深刻背景,也面临严重挑战。本次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深度调整,强烈震撼了相对回报投资,也严峻考验了绝对回报投资。中国正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为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实施创造了空间。同时,私募基金业也在摸索中成长。此时对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指数标杆之困

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资产大幅缩水。美国标普500指数从2007年10月的峰值1565点跌至2009年3月的谷底677点,跌幅达57%(此后有所回升)(图1)。在股市调整中,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资本的保本,而不再是收益。传统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专注于跑赢大市,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略微跑赢大市远远无法帮助投资者达到保本的目的。

另外,标普500指数在2000年3月达到峰值1527点,其后随着网络泡沫破灭,一路跌至2002年10月的777点,这一调整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图1)。不过好景不长,这一成绩迅即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前功尽弃。从2000年初到现在的整整10年里,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了30%。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充分分散个体风险可以优化风险回报。标普500指数被公认为最权威的美国股市指标,已相当充分地分散了个体风险。这个例子说明,以指数为标杆的投资模式,即使已充分分散了个体风险,也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即使在10年这样一个不短的投资期,回报仍有可能令人失望。

对相对回报的反思

实际上,西方早期投资者关注的是绝对回报。当时,资产配置和基金管理的分工尚未形成,对风险的量化方法也尚未确立。我们可以将这一早期阶段称为资产管理的农业化时代。

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现代投资管理奠定了框架。随后,现代投资理论不断创新,并在投资界确立了主流地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流程也逐渐细化,资产配置与基金管理形成明确分工。我们可将这第二阶段称为资产管理的工业化时代。

在这一阶段的投资管理框架中,投资者决定资产配置,亦即决定投资的资产种类以及各资产种类所占比重。随后,将各单一资产种类分派给专业的基金经理。譬如,投资者将资产配置到大盘股和小盘股两类资产,那么掌管大盘股的基金经理只需管好对大盘股的投资,争取跑赢大盘股的标杆,小盘股基金经理也同样如此。

与这一投资管理框架相联系的,是现代投资理论中的一些主流理念和实证结果的延伸:市场的有效性—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跑赢静态资产组合的概率微小,有分析优势的基金经理应专注于特定行业,以期其分析略微超前于市场,在相应的标杆基础上增加回报。资产配置的主导性—投资综合回报中,85-95%归因于长期资产配置框架。长期回报率的稳定性—对应于30年投资期限的投资回报率非常稳定,通胀调整后,美国股市长期回报率平均为7%。

共同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绩效考量,越来越多地基于相对回报。它们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证券,争取跑赢相应资产类的回报标杆,包括标普500指数、巴克莱资本美国综合债券指数等。在考量绩效时,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资产组合的回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标杆的回报(市场回报),也称为被动回报或贝塔回报;第二部分是超额回报,亦即总回报与市场回报之差,也称为主动回报或阿尔法回报。相对回报投资管理风险的目标是控制偏离标杆的程度,相应的风险称为跟踪风险。

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捐赠基金等握有重金的机构投资者,是基金管理机构(尤其是共同基金)的主要客户。它们依赖投资的增值支撑当期和未来多年的支出,在相当长的期限里统筹考虑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的匹配。基于长期回报率稳定性的假设,这些长期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低估了短期乃至中长期的投资波动和亏损,因为他们坚信,资本市场会长期向好。

然而,美国股市在十年的时间里下跌了30%。这一现实撼动了上述基本假设。

这些机构虽然并非短期投资者,但从资产负债管理和现金流管理方面,仍难以承受长达十几年的低回报甚至亏损。同时,大市暴跌造成的资产大幅缩水,会使这些机构面临窘境。比如,确定回报制(Defined Benefit,简称DB)的养老基金可能面临资金不足而影响到其发起机构,保险公司可能面临资本金不足和信用评级下调等。

显然,与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负债特征更为匹配的,是资产的绝对回报,而不是相对回报。其实,这也是所有投资者最根本的利益诉求。事实上,这些机构投资者在网络泡沫破碎后,已逐渐增加了绝对回报策略在其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对冲基金是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主要代表,而其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也代表了绝对回报模式的复兴(图2)。

绝对回报下的投资模式和投资策略

欧美金融市场在衍生工具、做空机制、杠杆运用、低成本交易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为风险收益的灵活拆分、转让和放大带来了很大方便,在资产组合层面,使被动成分(贝塔)和主动成分(阿尔法)的隔离得以实现。这些创新带来了资产管理的第三阶段,我们可称之为个性化时代。这一时代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绝对回报投资模式和对冲基金业的茁壮成长。这也体现了资产管理在隔离被动成分和主动成分方面的演化进程(图3)。

“全天候”投资
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和绩效评估,大都依据绝对回报。在此策略下,管理风险的角度是防范亏损,相应的风险称为总体风险。由于可以灵活运用做多做空机制、杠杆和衍生品等工具,无论大市涨落,对冲基金都有可能创造可观的盈利,因而被誉为“全天候”投资模式。

近年来,一些共同基金公司也开始推出绝对回报基金,灵活运用与对冲基金类似的金融工具。理论上,绝对回报投资的灵活性可以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率,或者说优化风险收益匹配。同时,许多绝对回报投资策略与大市关联度小,在资产配置中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日益看重这些优势。

绝对回报投资策略

欧美市场中金融产品丰富,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多样化。由于投资策略不断演化且有重合性,对于策略的划分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分析欧美对冲基金采用的主要投资策略,可以发现,从系统性风险敞口上看,这些策略主要可分为机动型策略和非方向型策略两大类(图4)。机动型策略可以战术性地做多或做空一些系统性因子,利用大市的趋势,而非方向型策略严格控制系统性风险敞口。从投资机会上看,这些策略中,全球宏观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主要利用宏观机会,其他策略主要利用相对价值机会。相对价值投资利用密切相关的投资工具之间的定价差异,亦即“相对价值”,同时进行多空操作而获利。


我们用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在熊市中,相对价值投资如何创造盈利。
一是采用宏观机动型投资方式,在熊市中做空大市。比如,2008年下半年股市大跌,则从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做空标普500指数可获得32.1%的盈利。

二是采用市场中性的相对价值投资方式。股市中有一种常用的策略称为配对交易,其思路是在两只相关性高的股票或指数间建立相反仓位,做多相对看好的一只,做空相对看淡的一只,然后从收益率的差异中获利。高相关性可以保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过滤掉系统性风险。两只配对的股票,通常选择同行业且市值规模相当的公司,譬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摩根大通与花旗银行等。类似地,也可以用两只跟踪指数做配对交易,如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100指数。

在金融危机中股市整体深度下调,但不同行业下调程度不同,同行业不同公司所受影响不同,所以相对价值投资仍能获利。比如,2008年下半年股市普遍大跌,但纳斯达克100指数比标普500指数跌幅更大。如果实现做多标普500指数的同时做空纳斯达克100指数,则从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共可获得初始仓位5.5%的投资盈利。

绝对回报投资的失效

多数绝对回报投资策略,尤其是相对价值投资策略,需要以杠杆撬动更多资金,才能创造可观的收益率。杠杆在放大收益率的同时,也增加风险。当市场恶化时,杠杆放大亏损,会增加迫售压力,而迫售又会加剧市场恶化,因而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使投资策略迅速瓦解。尤其是当市场上同行基金持有相似度很高的资产组合时,任何一家基金的迫售会恶化所有同行基金面临的市场,进而造成群体性的恶性循环。金融危机期间,定量对冲基金(2007年7、8月间)及可转债套利基金(2008年)面临的迫售窘境等案例生动诠释了这一事实。

反思与借鉴

从分工细化和管理手段等角度看,西方投资管理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农业化时代,风险的定量方法还未确立,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在管理环节和资产组合层面都未实现。这一阶段中的主流模式是未分工的一体化投资,追求绝对回报。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时代,投资理论及风险定量已成体系,机构的规模化投资管理已形成分工细化,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在管理环节已实现,在资产组合层面尚未实现。这一阶段的主流模式是相对回报投资。在第三阶段,即个性化时代,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的广泛运用,给投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不仅在管理环节实现,在资产组合层面也有充足手段实现。这一阶段迎来了绝对回报投资的复兴,而新一代的绝对回报投资,或者可以机动调整系统化风险的多空,或者保持市场中性,其先进程度是早期的一体化投资望尘莫及的。

市场缺乏做空机制时,投资回报与大市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无法通过对冲确保绝对回报,因而以市场指数为标杆的相对回报投资是更自然的选择。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为实施绝对回报投资创造了条件。无论大市涨落,绝对回报投资都有可能创造可观的盈利,因而更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问题,是监管当局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国正在积极推出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为权益类绝对回报投资的实施创造了空间。随着中国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渐丰富,欧美市场中的其他绝对回报投资策略也会给投资机构提供更多的借鉴。

作者分别供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ValueOptima Inc.、威士曼资本集团及Invariance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投资中高大上的阿尔法(α)和贝塔(β) 到底是个啥?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0评论
2019-04-22 11:06:44 来源:嘉合基金
对于没有学习过金融的“基友”们来说,阿尔法(α)和贝塔(β)只是希腊字母中的两个字母,但在基金投资中,却变成了金融专业术语,那阿尔法(α)和贝塔(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下。

阿尔法(α)

阿尔法系数是指投资或基金的绝对回报与按照β系数计算的预期风险回报之间的差额。简单来讲,阿尔法系数最普遍的意思就是超额回报。什么是超额回报?通俗来说,就是投资者将钱交给基金经理来管理,基金经理通过他的专业能力,实现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更高的回报。阿尔法系数反映的是投资回报率,阿尔法数值越高,说明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越强。

阿尔法系数是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最真实的反映。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他的阿尔法系数至少应当是大于零的,也就是这个基金经理有阿尔法。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的阿尔法系数小于零,就说明他的投资回报还不如市场回报,超额收益为负数,那么就可以说这个基金经理没有阿尔法。

贝塔(β)

贝塔系数是一种风险指数,用来衡量个别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对于整个股市的价格波动情况,是一种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可以理解成是相对于大盘的波动幅度,也可以表示与市场波动的相关性。

通常我们认为,市场的贝塔系数值为1,如果一只基金的贝塔系数大于1,就说明它的波动幅度相对市场而言更大,风险也就相对于市场更高;如果一只基金的贝塔系数小于1,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致认为它相对于市场有更强的抗波动性,其风险小于市场。贝塔系数越趋近于1,其波动情况就越与市场趋同。

例如,一只基金的贝塔系数如果是1.10,那么就表示其波动是市场的1.10倍,亦即上涨时比市场表现优10%,而下跌时则更差10%。

投资时,怎么运用α和β呢?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不需要了解阿尔法系数和贝塔系数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需要去做深入的研究,通常在基金评级网站上可以直接查到一只基金的阿尔法和贝塔系数,我们只需要运用这两个指标来作为投资参考即可。那怎么去运用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收益构成(如下图)。我们购买一只基金,收益总回报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市场收益、超额收益和运气收益。

1、市场收益,也就是靠市场行情赚的钱。牛市中更容易赚钱,熊市中更容易亏钱,这就与这只基金的贝塔系数(β)相关了。贝塔系数越大的,就越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在市场底部的时候选择贝塔系数较大的基金,一旦市场开始上涨,这只基金可以表现出更快的上涨趋势;在市场高位时,可以选择贝塔系数较小的基金,市场下跌时能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

2、超额收益,也就是靠基金经理专业能力所能获得的收益。阿尔法越大,说明基金经理的赚钱能力就越强,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这是核心收益部分,在挑选基金时可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3、运气收益部分就不需再赘言了,可遇不可求。



在资产管理业内,很多共同基金的业绩比较标准选取的是指数或者同业进行比 较,在很多投资者的观念里,跑赢指数或者跑赢同业才是实现自我专业价值的唯 一途径。然而对于大部分稳健投资者来说,并不关心买的基金收益相对于各种指 数变化了多少,也不太关心基金在同行中的排名是多少,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投 资究竟有没有赚到钱,以及这种赚钱的趋势是否能得到稳定的延续。追求绝对回 报产品便给这类稳健投资者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选择。

追求绝对回报的投资目标是在严格控制下行风险的基础上,获取合理的长期回报,实现长期稳健的资产增值。它有别于共同基金采用的超越某种指数的投资目 标,将追求绝对回报的投资目标分解为长期收益目标和风险控制目标,并进行量化。

将长期收益目标设定为五年期及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复合年化收益率达到15%-- 20%之上,具体而言,当长期的股票指数上涨时,长期复合年化收益率达 到20%以上;当长期的股票指数下跌时,长期复合年化收益率达到15%以上。 我们将风险控制目标设定为任意连续六个月的下行风险控制在5%--10%之内, 具体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下行风险控制在5%以内;在重大意外事件突然发 生的情况下,下行风险控制在10%以内。

投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在资产配置部分采用收益风险配比决策模型,在行 业与公司部分采用行业与公司驱动因素分析。收益风险配比决策模型是通过每月 对宏观经济与政策形势的评估、对全部行业的景气度趋势的评估,得出证券市场 未来六个月的潜在收益与潜在风险的对比关系,决定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根据 行业与公司驱动因素分析,找到确定性强的行业与公司的投资机会,对于确定性 不强的投资机会,我们往往会选择放弃,来保证我们的投资成功率。

星石投资杨玲: 首先需要定义一下绝对回报产品,它肯定是不同于固定收益产品的,因为它的回报是浮动的。它和其他相对回报产品的区别是,绝对回报产品是以围绕追求正回报作为投资目标的。因此,追求绝对回报的方法首先要控制下行风险,目前市场上有各类方法,比如使用对冲工具等。我们的投资方法是宏观对冲下的价值投资,即努力抓住每一次宏观驱动的机会,然后根据投资时钟的轮动选择板块和个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放在准确的把握宏观驱动方面,因此我们虽然仓位有时也会超过70%,但最大回撤始终控制在5%以内。


请问杨总,1,星石如何对 未来的宏观走势和市场走势做判断,并如何进行决策?是严格建立在某种模式之上, 还是投资决策者考虑数据后根据其判断进行决策?2,星石如何配置,配置哪些资产, 以保证在下跌时锁定风险,并在长期的熊市中获得绝对回报?3,遇到光大证券类似的乌龙事件,如果是暴跌,星石是否会快速减仓应对?

星石投资杨玲: 我们根据风险收益配比模型的结论做仓位上下限之类的基础性判断,我们内部有八个 基金经理,在投委会的授权范围内,各自独立的做出投资决策。我们的六年来的平均收益为10%左右,最近半年的收益6%-7%左右,但最大回撤始终控制在5%以内,这 和我们风险收益配比模型的基础性判断是分不开的。我们在个股上的配置相对分散, 因此类似光大的黑天鹅事件对我们整体净值的影响不会太大。

请问您认为获取绝对收益 与投资成长股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另外贵公司在选股和择时之间偏重择时,那么如何 评价择时能力呢?我看有研究表明,要判断一个投资经理的择时能力需要长达50年的 时间。

星石投资杨玲: 成长股波动很大,把握好驱动因素是做出绝对回报的要诀。但选股也很重要,我们内部有一个核心股票池,对股票的基本面要求很高,跟踪也很细,这是避免黑天鹅负面 冲击的另一重要手段。



投资者要摒弃一个误解是,追求“绝对收益”的基金好像就一定会赚钱。其实不然!

绝对收益基金并非指“绝对能赚钱”的基金,而是指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的基金,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在锁定风险、控制最大回撤的基础上力求获得正收益水平的产品。

所谓绝对收益,是对“相对收益”而言的一个提法。绝对收益主要追求的是正向回报,相对收益追求的是在同类型产品中的排名,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在一些行情很低迷的年份,甚至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虽然某只相对收益基金排名第一,但当年的收益率却是负的。

绝对收益基金虽然力争正收益,但资本市场天然具有波动性,因此绝对收益并不能承诺投资在任何一个短周期内不亏钱,它只是一种投资理念。

绝对收益基金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从历史经验看,依靠单一资产配置或投资策略,难以长期持续获得绝对回报。通过风险对冲、多种资产配置来实现绝对收益,是比较有效的手段。

目前公募基金操作中比较常见的是,量化对冲策略和固收为本、权益增强的配置策略。量化对冲策略是在买入股票做多的同时,用股指期货做空,对冲掉大盘的波动,但在现实操作中并不能完全对冲风险。

另一种投资策略是,通过多种投资方式,严格控制产品组合的波动,争取最大回报。策略核心是利用股、债等多资产多策略,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多元打新策略、精选个股/个券策略、仓位分类管理4条路径来实现。

运用这种策略,基金经理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资产配置方法,当股市上涨时增加股票投资比例,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当股市下跌时减少股票比例,增加债券、货币等固定收益品种的比例,以规避股市下跌给投资组合带来的损失。

债券选择方面,需要研究债券的品种、久期、信用评级、杠杆比例等,然后再精选个券,通过风险控制和收益甄别,追求最佳风险回报比。


基金经理眼中的绝对收益

  绝对收益型产品既然是各大基金公司2016年主打的创新产品,那么基金经理自然最有发言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力求为投资者科普这类产品,特别采访了一位管理绝对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以下简称X总),以下是采访实录。

  NBD:您好,X总。2016年,许多基金公司都要发售绝对收益型产品,作为公募里较早管理绝对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您怎么看这类产品?

  X总:不出意外,绝对收益基金今年会有一个大发展。

  NBD:但现在开空单被限制了,那怎么保障绝对收益呢?

  X总:你可能是把绝对收益基金仅仅当成是对冲基金了。对冲基金只是绝对收益策略的一种,而绝对收益基金可以做卖空交易、期货、期权、衍生品、套利、杠杆和其他非传统资产。所以,还是有其他办法保障收益的。

  NBD:天天下跌,许多投资者都跌怕了。但现有的绝对收益基金,2016年以来基本都能维持正收益。您是怎么操作的呢?

  X总:我现在就是两部分操作,做对冲+打新股。不过我的对冲仓位较低,收益有限。目前期指折价,远期贴水,做对冲成本高,因此主要靠打新和现金管理获得收益。公募里面现在大家的操作都类似,期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对冲仓位都不高。

  NBD:看来绝对收益也不好做,那为什么今年公募都要做呢?最关键的是,绝对收益基金真的绝对赚钱吗?

  X总:主要是市场需求。绝对收益基金其实是一种低风险产品,低风险就不可能对应高收益。单从收益率来比较,我觉得它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类似,但赚钱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绝对收益基金的目标就是要赚绝对收益,这是它最独到之处,但并不是说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能保持正收益以及绝对不亏。它的特点就是低风险、低波动、低回撤。

  NBD:那可以把绝对收益基金看成是除了保本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外,又一类低风险的产品吗?

  X总:是的,完全可以这么理解。说到保本基金,其实它完全可以理解成绝对收益基金,尤其是募集期认购,有担保人在还能保证不亏,这一点连绝对收益基金都不能保证,但保本基金又会付出流动性的代价。两者都有锁定期,所以还是看投资者如何权衡。

   三大切入点看清绝对收益

  了解了基金经理眼中的绝对收益基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了绝对收益基金的三大要素,供投资者参考。

  绝对收益基金绝非不亏钱

  记者查询证监会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发现,截至1月8日,在批的绝对收益基金共有37只,由于设计较为复杂,绝对收益基金是走6个月审核期的普通程序。而普通程序在批的基金一共73只,绝对收益基金占了一半。如果2016年基金公司绝对收益基金发行井喷,并打出“绝对收益”、“稳赚不赔”的口号来忽悠跌得不知所措的投资者,那么您在购买时,势必要多长个心眼。

  绝对收益基金是一类“以追求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不管市场上涨还是下跌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绝对回报”的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从投资目标看,追求绝对收益与实现绝对收益,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好比我的目标是追求金城武,但与我已经嫁给了金城武,其实是两码事。而“不管市场上涨还是下跌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绝对回报”无疑最吸引人,但也只是存在这种可能性,并不一定就能做到。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绝对收益基金是一类充满美好愿景的产品。尤其在下跌时期,投资者至少确定了一定要赚钱的目标,才能有努力的方向。

  对于这类基金,其实高净值人群早已着手投资了。此前,券商、私募已经发售了不少绝对收益型产品,但投资门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一般工薪阶层无法购买。现在,公募基金终于也准备大规模发售这类产品了。

  对基金经理要求相当高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而选绝对收益基金更是如此。因为绝对收益基金策略太多,要能创造收益,必须要具备相当多的技能才行。

  但这显然很难。MBA智库百科里描述到,“绝对收益基金的投资标的不仅包括股票、债券和货币,另外还涉猎房地产和对冲基金等。如果这些投资策略运用得当,市场下跌时,就可能会使绝对收益基金拥有比传统的权益类或债券类基金更优异的表现。当然,在市场上扬时,它们可能会落后于上述传统基金的表现。”

  “实际操作中,冠名为‘绝对收益’的基金所使用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标的可能大相径庭。比如,某些绝对收益基金偏好聚焦于更广泛的投资标的;某些则专注于单一类资产,如债券的卖空;某些则通过运用衍生工具来操作等。基金经理是否擅长这类操作,可能将直接导致不同的结果。”

  “从历史收益来看,某些绝对收益基金的表现并不如招募说明书中所说的那么华丽,甚至与绝对收益的目标相差甚远。某种程度上,绝对收益基金仍然与市场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

  就目前而言,公募绝对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们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依靠打新和现金管理来维持正收益。私募和专户的绝对收益策略运用相对更多,比如期现套利,国债期货和国债之间的套利,分级基金的套利等。当产品越来越多之后,或许这些策略会逐渐运用到公募之中。

  低风险、低回撤、低波动是主要特征

  既然同属于低风险产品,那么将绝对收益基金与保本基金、债券基金进行比较,绝对收益基金一定有优势吗?答案是:不一定。

  保本基金与绝对收益基金相比,前者是一定条件下绝对保本;后者是号称保持正收益,但实际却不一定。保本基金的保本条件为募集期或每个保本周期开启时申购,周期内是绝对保本的,因此保本基金通常有1~3年的锁定期,期间不赎回才能保证不亏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做过测算,现有的保本基金无一例外,首个保本周期结束时,都顺利实现正收益,且平均收益率高达30%左右。

  将保本基金与绝对收益基金2015全年的平均收益率相比较,据东方财富(17.500, 0.76, 4.54%)Choice统计显示,前者为10.17%,后者为6.27%,保本基金领先。但在2016年以来的下跌行情中,截至1月20日,绝对收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34%,符合了低回撤的特征;而保本基金为-1.34%,比绝对收益基金净值回撤更大。

  此外,债券基金大致分为纯债基金(暂只计算长期纯债品种)、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三类品种,与绝对收益基金的收益率和回撤相比,又如何呢?


  长期纯债基金2015年平均收益率为8.66%,2016年以来截至1月20日,平均收益为0.14%,整体未现亏损。而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2015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1.18%和11.54%,2016年以来截至1月20日,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103%和-3.24%。由此可见,绝对收益基金收益率均不如各类债券基金,抗风险能力仅高于二级债基,不如长期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

  绝对收益基金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交易策略后,好不容易才赚到钱,但却比不上债券基金和保本基金传统手法赚钱的利润。当然,这也和现阶段基金经理可以运用的工具较局限有关。但单从收益率和回撤来看,目前绝对收益基金并不比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吸引力强。

  在已经基本论证了绝对收益基金的低风险和低回报两大特征之后,再来关注其第三大特征:低波动。绝对收益基金净值是否真能保持低波动呢?

  以2015年之前成立的6只绝对收益基金为例,其净值的最低点都在0.95~ 0.99元,回撤有限;而净值最高点在1.06元~1.23元。因此,净值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范围在0.11~0.23元,基本维持了较低的波动率。因此,就低风险、低回撤、波动这三大特点来看,绝对收益基金演绎得还是相当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