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央行向六大行发出通知,要求银行不得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抢夺客户,新增优惠贷款利率不能低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0个基点,否则不予报销。2月20日最新公布的一年期LPR为4.05%,这意味着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不能低于2.05%。
【财新网】(记者 彭骎骎)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的使用,既要保证钱用在刀刃上,也不能破坏市场秩序。
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日前央行向六大行发出通知,要求银行不得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抢夺客户,新增优惠贷款利率不能低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0个基点(BP),否则不予报销。
2月20日最新公布的一年期LPR为4.05%,这意味着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不能低于2.05%。
此外,央行还明确要求,对尚未获得优惠贷款的企业,原则上只能由一家银行发放优惠贷款,对已获得超过一家银行优惠贷款的企业,原则上不得新增优惠贷款。
“对贴息贷款设置贷款利率上限,是出于控制财政支出的考虑;现在央行对贷款利率设置下限,则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财新记者此前了解,由于央行对银行用专项再贷款提供的优惠贷款没有设置利率下限,在竞争中,有银行靠低息争取客户,有的银行甚至直接报到1.5%,而有省份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2%。
“每家银行都追着企业放贷,我们都很难挤进去。”有一位大行省分行人士表示,总行明确要求对专项贷款“不能看收益”,他们也当作重要任务来落实;但由于此前大行只能向全国名单企业放贷,该省收录进全国名单的企业数量有限,大行之间竞争激烈。
多位银行人士承认,现在已经出现银行扎堆营销专项再贷款名单企业的情况。一位人民银行县支行人士表示,当地有一家企业就获得了四家大行和一家政策性银行用专项再贷款提供的优惠贷款。
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发改委、工信部五部委发布通知称,央行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十个重点省份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
为了支持疫情防控需求,专项再贷款成本低廉。央行给商业银行的专项再贷款利率为最新公布的1年期LPR减250BP,目前是1.55%,而要求商业银行放贷的利率不能超过最新1年期LPR减100BP,目前是3.05%;同时鼓励银行以更低的利率放贷。同时,中央财政再给企业贴息50%,也就是说企业实际的利息支出不到1.53%。
谁能获得便宜的贷款,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五部委对于贷款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由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制定“全国重点企业名单”(全国名单),湖北、京沪等十省市的地方发改部门及工信部门制定地方重点企业名单(地方名单)。最初,九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六大行和三家政策性银行,向全国名单中的企业发放专项贷款,总额度为2000亿元;而十省市各自有三家法人银行,向地方名单放贷,这部分总额度为1000亿元。
2月24日,央行作出调整,允许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在2000亿元的总额度内,向10省市地方名单中的企业发放优惠贷款(详见“央行提速专项再贷款发放 地方名单向六家大行开放”)。
前述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据财新报道,2月初以来,名单不断从防疫生产直接相关企业,拓展到粮、油、面等生活物资企业,这亦是战“疫”的重要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但是,有些企业穿透后实则城投平台。
为规范利益博弈和道德风险,财新曾独家报道,已有48家企业被专项再贷款名单“除名”,这些企业主要为煤炭、城投和交运类企业;例如山西的阳泉煤业、山西的焦煤运城盐化公司、广东省惠州市储备军粮供应公司、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等(详见“独家|不是谁都能拿专项再贷款!煤炭、城投等48家企业出局”)。
据财新记者了解,央行此次也对六大行提出要求,强化对城投类、交运类、煤炭类企业的审核管理,称这类企业与防疫工作关联度不够清晰,且容易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审慎把握这类企业的授信放款,加强跟踪管理,确保这些企业获得的优惠贷款资金与支持疫情防控作出的贡献相匹配。
央行同时也要求大行加强对明星企业的关注,既要保证明星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又要审慎把握对明星企业的授信放款,加强跟踪管理,确保明星企业将优惠贷款资金用于生产、运输和销售重要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
[财新传媒新近在微信平台推出实验性单品“我闻”/“金融人·事”,对金融圈有更多垂直报道。可点此订阅。]
更多报道详见:【专题】新冠肺炎防疫全纪录(实时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