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创新工具 4000亿元再贷款购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预计“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央行“购买”贷款,但并不承担贷款风险,且有一年后回购的要求
- 央行会同财政部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一定比例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
【财新网】(记者 彭骎骎)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市场关注如何“直达”?6月的第一天,谜底揭晓。
6月1日,央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稳企业保就业支持政策,央行会同财政部使用4000亿元再贷款专用额度,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一定比例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
根据通知,自2020年6月1日起,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按季度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最新央行评级1级至5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民营银行;购买范围为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贷款期限不少于6个月。
根据央行答记者问,此工具名“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与地方法人银行签订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合同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优惠资金支持;预计信用贷款支持可带动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约1万亿元,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购买”了贷款,但并不承担贷款风险,且有回购要求。通知要求,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购买上述贷款后,委托放贷银行管理,购买部分的贷款利息由放贷银行收取,坏账损失也由放贷银行承担;购买上述贷款的资金,放贷银行应于购买之日起满一年时按原金额返还。
“这不能简单认为是央行‘扩表’,因为一方面有期限限制,一年后银行要把钱还回去,另一方面没有贷款权利义务的转移。”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这个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像是个互换+央行扩表+抵押融资的结合。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可以理解为,是银行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找央行抵押融资,只是融资成本为零。 从本质上而言,和再贷款有些类似,再贷款也是银行先对企业放贷,然后央行对应投放基础货币给银行。当然,由于贷款损失依然需要银行来承担,而且是无抵押品的贷款,所以银行在投放上的热情具有不确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之所以在再贷款政策之外,再“创新”针对小微贷款的既“购买”又“不承担风险”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因为这样“购买”本身可以帮助央行判断资金流向 ,“银行不能乱报,就是‘直达’的本意。”
根据央行2019年金融稳定报告,目前评级在1-5级的中小金融机构共2237家,6级及以上的2118家。王一峰测算,如果以1-5级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占整体规模的60%,这部分金融机构平均负债成本为2%-3%匡算,此政策能帮助这些金融机构降低负债成本2-3个基点(BP)。
央行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优化风险评估机制,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支持,确保2020年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明显提高。
此外,五部委要求,获得支持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制定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增长目标,将政策红利让利于小微企业,着力降低信用贷款发放利率;要建立2020年3月1日起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专项台账,及时报送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并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要做好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可要求企业提供稳岗承诺书,贷款期间,企业应当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要把控好信贷风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积聚。
[财新传媒新近在微信平台推出实验性单品“我闻”/“金融人·事”,对金融圈有更多垂直报道。可点此订阅。]
责任编辑:霍侃 | 版面编辑:李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