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过一年经营(不考虑分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以推推导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整理得,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该等式左边的科目,借方额=增加,贷方额=减少;(借增贷减)
该等式右边的科目,借方额=减少,贷方额=增加。(借减贷增)
只要记一个,收现金,资产增加,就是借:现金=========》借增======》资产增加。
其余科目全部可以推导得出。
拿到具体业务,先分析影响的相关会计科目,这些科目分别属于等式的左侧还是右侧;然后,考虑该科目的余额(或发生额)会增加还是减少。
举例,老板出差去美国,买机票两张,银行转账支付。
影响科目:管理费用(费用,等式左侧,借增贷减)、银行存款(资产,等式左侧,借增贷减)。
影响方式:管理费用增加==》借方,银行存款减少===》贷方。
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再举例,老板在美国出差期间,取得美国VC的股权投资款,银行转账入账。(假设全部计入股本)
影响科目:银行存款(资产,等式左侧,借增贷减)、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等式右侧,借减贷增)
影响方式:银行存款增加==》借方,实收资本增加===》贷方。
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此下也是2015/4/27更新
看到@Zhang Kevin的回复了,同意他的反对,我的回答属于技巧,但没回答“为什么”。
其实他的回复如果和我的回复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会计理论的解释。
会计报表,三表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期初和期末货币资金的breakdown,利润表是未分配利润(现在还包括其他综合收益)的breakdown。资产负债表为主表。
下面画一张图,简单描述一下:
以上3步从从原理上就是我说的方法,结合财务分析对资产负债表的介绍,B/S(资产负债表)的左边体现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各类可辨认资产),右边则为资源的来源(融资的来源,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內源融资)。
对于借增贷减的科目,即资产、成本、费用,都体现为资源的变动(或者理解为钱去哪了);
对于借减贷增的科目,即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都体现为资源来源(或者理解为钱哪来的)。
为什么损益类账户是贷记表示增加? - milkcold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47235/answer/2464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