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适度性主要解决的问题(核心问题)是:
企业是否会因为还款来源不足以覆盖存量债务,而陷入债务困境?
第一还款来源对债务规模的覆盖程度,是持续经营企业融资适度性的首要和直接评判维度。
核心指标:
1、付息债务/营业收入或经营现金流。
2、第一还款来源考虑过去1-2年增长率,根据行业经营特性选择收入或经营现金流。
第二还款来源匹配度
匹配信贷公允价值与资产负债表上公允价值。传统资产负债率指标认为所有资产同质,而实际上不同资产变现价值差异较大,能合理撬动的信贷资源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拆分资产类型进行价值调整。
核心指标:
1、 净付息债务/变现能力调整后的资产价值
2、变现能力调整后的资产价值=A*应收类资产+B*存货抵押+C*固定资产类+D*房地产+E*股权投资类(系数A-E对应资产能够撬动债务的能力,通过建模推导,即根据大数据分析,每一类资产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究竟是多少)
通过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匹配度的计算,可以大致判断这个企业的融资适度性的情况。同时要考虑行业情况。
收入与质量
1、收入和资产质量越高,付息债务与第一、第二还款来源的匹配越“实”,反之越“虚”。
2、收入产生现金流不足,表明企业虚增收入可能性越高,或收入质量较低。
3、其他应收款过高是资金可能被股东占用的风险信号,显示价值虚高。
核心指标:
1、收现比
2、其他应收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