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inst the current, into the past.
我是针对你问题下的备注来回答的,回答极长,建议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大多数都不看好桑德斯可以打败特朗普,觉得只要中间派路线的布隆伯格才可以打赢,但是为什么桑德斯还是获得了那么多民主党选民的支持,选民是也不傻啊,麻烦分析后续民主党初选)
我不谈细枝末节,我只谈谈粗浅的宏观认识。我的回答就是美国政治的一句老话:“Republicans fall in line. Democrats fall in love.”
我们来比较2016年共和党和民主党是如何应对同时在各自阵营中出现的民粹的。
2016年共和党初选时有50%-60%左右的选民没有选择特朗普,而有30%左右的选民激烈反对。可最后共和党很现实,初选没有作弊,干干脆脆得把提名给了特朗普这个外人。到了大选时95%以上的偏保守选民投给了特朗普,占美国选民人口20%的白人福音教徒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投票新高。这就是fall in line的力量,我可能不喜欢你,但最后我会为了赢大选支持你。
共和党是保守派,看重秩序和法制,极度现实。说起来可能不好听,但是选举制度下组建政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赢得选举获得权力,不是为了什么理想或者为了证明我比你对,赢不了选举一切都白搭,而右派更是把法官的任命放在了首要位置。要不然人们会很难解释为何白人福音教徒,尤其是城郊女性,会放弃道德洁癖而支持特朗普这个道德缺陷无数的候选人。这正是因为右派为阻止民主党继续任命左派进步法官,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也不会在大选中跑票。
而民主党就不同了,左派是理想主义的,投票不是为了赢选举,而是因为fall in love,意识形态为先,必须要选出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的候选人,这就导致民主党内部极其容易出现分裂。
2016年为了阻止桑德斯,民主党初选时选举过程不透明,民主党“党中央”直接干涉选举公平,在背后小动作不断,比如直接泄露辩论题目给希拉里。
最重要的是民主党初选是存在“超级代理人”和分配制度的。共和党初选在州的层面是赢者通吃,和全国大选制度一致。而民主党初选是每个州的代理人票按照州内获得的选票比例进行分配,除了每个州都有的代理人票之外,还存在着以434位党内议员,前总统和元老们为代表的“超级代理人”,有接近20%的总代理人票是超级代理人票。这就意味着这些党内高层和元老人士可以直接影响20%的票选,而选民投票只能影响80%。
我们不谈哪种初选制度合理,我们只看结果,结果就是同样作为外人的特朗普在2016年秋风扫落叶一般拿下了共和党候选人,而桑德斯却在党内举步维艰。直接的后果就是2016年有20%的Bernie Bro投给了特朗普和其余党派,而更多的Bernie Bro则坐在家中。这些人群也构成了2020年桑德斯支持者的主力军。经过三年之后,建制派完全没有任何候选人能拿出有效的吸引选民的竞选口号,而唯一能拿出实质竞选口号的只有桑德斯,也加速了民主党的左转。如今民主党初选存在着30%的人群是意识形态为先,这30%的选民只认桑德斯,除了桑德斯谁都不要,甚至如果这次民主党再次从中做梗,他们还会在大选中跑票。这就是桑德斯在前几个初选州能胜选第一个原因,他有着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你可以看到民主党选民存在这种趋势的不在少数,这不光是体现在Bernie Bro身上。Yang退选之后,我看到他的很多支持者都声明他们除了Yang之外谁的票都不投,甚至还考虑投给特朗普。左派这次为了击败特朗普打出的口号是Vote blue no matter who。我主观地认为如果左派内部真的能像右派那么团结,就不必喊这个口号了,因为左派一直存在着我不喜欢的候选人我就不出来投票的问题,也就是难以fall in love的问题。
桑德斯能胜利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其余60%的选民找不到fall in love的候选人。各州民调一天一个变,这些选民其实对哪个候选人都不满意,最后只能硬着头皮选个不那么讨厌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处于三四梯队的候选人迟迟不能退选。
美国选举的一个被人忽略的常识就是,退选不是因为没人支持你了,而是因为你没钱了。美国初选的惯例是一开始有十几个人,经过几次辩论之后,根据民调的情况就知道哪些人会有希望,党内资金和民间捐款就能依次到位了。到了Iowa初选之前,就应该只剩3,4个最有希望的人选,到了New Hampshire,就应该只剩一两个核心人选了,其余的人早就因为没钱而退选了。
可这次完全不同。Biden一直在全国民调持续领先,拥有党内金主支持;Warren直到去年年底都在民调上处于第二,大有抢走Bernie支持者的架势,拥有着大批民间捐款;Pete凭借着口才和形象牢牢把握住了华尔街的金主;Amy因为在辩论中表现一直没有失去水准,支持率稳中有升;再加上之前呼声极高的Beto和Kamala,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另辟蹊径的Yang和Tulsi,甚至是自费的Tom和Mike这两位亿万富翁,使得每个候选人都有着自己的渠道获得充足的资金,导致了众多候选人直到现在都迟迟不退选。
这些候选人的支持者大部分并不是非他/她不可的,他们持续观望着,随时准备着更换阵营,可是他们却稀释了温和派的选票。你可以在初选州的结果中看出来,其余每个人都能拿到10%-20%左右的选票,只有桑德斯是稳定维持在30%左右。
然后我们谈未来展望,我一直都固执得认为民主党选民是不会让桑德斯当选的,因为民主党选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在大选中是宁可让特朗普再执政4年也不会投票给桑德斯的。我还是固执得相信他们有足够的动力能在超级星期二出门排队投票,尽量稀释掉桑德斯能拿到手的代理人票,使得桑德斯的总代理人票数不过半从而不能赢得候选人,形成contestant convention,这样超级代理人就能入场进行协调。我难想象一旦形成这样的僵局,其余温和派的候选人不会讨价还价得进行妥协,共同将桑德斯拒之门外。
当然,美国大选最重要的是momentum,即势头,一旦让某个候选人赢起来,就很难阻止了。所有指望着战略放弃某几个州,等到了自己的主场就能扳回一城的候选人在历史上全都失败了。所以虽然我主观很固执,但客观上我越来越不相信有人能阻挡桑德斯了,如果南卡他能拿下第一或者不太落后的第二,中间选民在超级星期二也不可能阻止他了。一个能包揽前几个初选州胜利的候选人在历史上没有拿不下最终党内胜利的。
最后是全国大选,如果桑德斯参选,我说句很多Bernie Bro甚至是知乎很多人不喜欢听的一句话,民主党会输得比2016年还惨,而且很可能2024年大选都成问题,很可能要15-20年才能缓过来。很多人不喜欢做这样的对比,说时代不同了,但1972年McGovern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民主党在选出了McGovern这个极度左倾的候选人之后,尼克松以选举人团票520:17,普票60.7%:37.5%的成绩横扫全国,民主党一蹶不振,在1993年克林顿当选前,整整21年间,民主党只赢了一次大选,仅仅执政了4年。现在世界的趋势就是普遍右转,左派政党在各个主要国家都输得一败涂地,实在让人担忧左倾到社会主义的桑德斯的选举前景。
当然,很多人会拿着民调说桑德斯是最有希望战胜特朗普的,毕竟特朗普不受欢迎。我首先申明,我不相信任何包含特朗普名字的民调。第一是有大批特朗普支持者撒谎,第二是美国人面对特朗普情绪化严重。
2016年各州的选前民调全部出现重大偏差,中西部和摇摆州偏差甚至达到5%-10%,这一方面归结于民调模型一般是延续上次大选,忽略了2016年特朗普比之前的共和党人多出的接近300万选票;另一方面,不光是选前民调,就连exit poll都出现重大偏差。Exit poll是在投票现场取样调查投票结果,历来都是很准确的,可是大批特朗普支持者即使在现场都极度不配合,故意撒谎,导致民调极度不准确。
根据美国历史最悠久的Gallup Poll,美国现在90%的人对于个人生活稍微满意或者极其满意,创下40年来的最高纪录。对比2017年一月特朗普刚当选时期,对于经济的满意程度增加了22%达到68%,对于其余各项,包括反恐,安全,军事,种族,贫富差距等主要指标的满意程度全部增长。60%的民众说自己今年比去年好,74%的表示明年会比今年更好,这创下1978年以来的最高点。
https://news.gallup.com/poll/284033/americans-improved-mixed.aspxnews.gallup.com
可是你一旦在民调问题上提到特朗普,瞬间满意程度会掉到40%-50%,和特朗普的支持率数据一致。美国民众存在着30%的人群,主要是民主党为主,只要碰到特朗普就全部情绪化得反对,不认可其政绩也不认可其行为;30%的民众,主要是独立选民,认可其政绩但是不认可其行为;40%的人群,主要是共和党选民和支持特朗普的独立选民,碰到特朗普就情绪化得支持。这就使得我不相信任何带上特朗普名字的民调,尤其是候选人之间的大选民调,因为这是情绪的表达,而不是真正投票的归属。New Hampshire州的民主党民调显示,绝大多数民主党甚至更倾向于让一颗彗星撞击地球灭绝人类,也不想让特朗普连任。这种把民调当作发泄情绪的行为使得所有带上特朗普名字的民调的可信度都要打上折扣。
在经济形势大好,民众普遍看好未来的时候,不可能选择一个颠覆经济制度的候选人,多数人会更有动力包容特朗普的个人缺陷。
2016年的桑德斯才更有希望,因为他当时的政治立场对于中西部各州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可是他现在为了迎合左派的意识形态,移民立场由限制移民变成近乎于开放边界,开始主张Green New Deal,禁止页岩气开采,进一步对于医保进行激进改革,全面免除学贷。所有这些方案都需要大幅度提高税收,而且能不能足够支付,能不能收得上来全是未知数。不光是中高收入人群税收要全面增加,年收入超过$29000的部分全要提高税收,而没人知道换取的好处是否值得。美国人对于高税收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对于政府的信任也是很低的,75%的民众表示不会选择一个自称社会主义的候选人。
他对于古巴的立场让他难以赢得摇摆的弗罗里达州。美国有70%的民众对自己的私人医保表示满意,除非出现重大社会和经济变局,民众是不会选择激进改革医保的,你更难说服中西部各州的工人阶级放弃工会多年谈判得来的私人医保而选择一个前景未知的全民医保。这些全都是民主党想要赢全国大选必须要拿下的州,而桑德斯不但拿不下来,还要拖累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选举。桑德斯最大的捐款人群是沃尔玛的员工,这些人群保证不了桑德斯赢得关键州的胜利。不是光喊着自己是为了working people,就能指望所有的working people都能站出来投票给你的。
最后你还得在全国大选辩论中面对特朗普这座大山。我们把要求放低一点,连势均力敌都不要求,仅仅要求目前的民主党候选人能在全国大选辩论中稍微有存在感一点,我都觉得希望渺茫,这点你从民主党选民看完数次初选辩论后焦急的情绪中都能感受到。
关心美国政治的朋友应该都看过Bloomberg的表现了,这也客观说明特朗普2016年能在辩论中碾压所有共和党政客不是狗屎运,你在商界的巨大成功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人民从精神和情绪上对于你成为国家领袖的无条件认可,因为美国的政治领袖是需要拥有启发和感染人民的领导才能的。
特朗普论辩论能力和技巧,我觉得能进普通大学的预备辩论队都成问题。但他是我见过的美国大选进入电视媒体时代以来,能力最强的辩论者。因为全国大选的政治辩论并不是看谁能从逻辑上击败对手,而是用最短的时间说清我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我能解决,我怎么解决,为什么对手不能解决。现实中人们是不会每天追踪政治和选举动向的,现实中也没那么多人有时间跑到集会听你演讲,现实中更没人会浪费时间跑到你的竞选网站逐条阅读你的计划。电视辩论是你说服民众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机会。这需要你有超强的应变能力,叙事能力,字词句式选择技巧,情绪调动能力和说服技巧。而在美国传媒界风生水起的特朗普是我见过的最理解观众和人性的政客,他娱乐性十足,善于起朗朗上口的外号和标语,把政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娱乐包装直接传达给受众,并且通过和对手的针锋相对暴露对手最致命的弱点。
即使完全不关心美国政治的我的长辈,都能说出一两条他的政治主张并评论一番。你可想而知美国人即使不同意他的政策,也能如数家珍得列举他想要做什么,他给对手起了什么外号。这看似容易,但实际上是最难做到的。如果有机会可以建议大家看看其他届大选辩论,就知道有效传达政治信息是一件多么难做到的事情。
桑德斯在民主党初选辩论时,一旦被问到争议性言论,具体如何支付计划的问题和个人财产问题,他要不显得局促不安,要不就是我听完了之后还是云里雾里半信半疑。这还只是辩论主持人和其余竞选人没有追问和施加过多压力的情况下。等你碰到特朗普这种舞台感和进攻欲望强到甚至有时胡搅蛮缠的主儿,他不会给你一丝的余地。
我听了这么多场辩论,我就记得了桑德斯纽约口音的Billionaire和Medicare,传达给我的信息就是Billionaire Bad,Medicare4All,其他的我都没印象。当然我因为关心政治,通过其他渠道的加强记忆能知道他具体的政策和计划,但你不能指望一般选民没事儿就关心政治。我听完特朗普的辩论,就能知道build the wall, China China China, trade, bring jobs back, MAGA这种最核心的政策主张。
桑德斯的信息传达还是停留在描述问题的阶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阶段,因为Medicare for All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支付和目前有私人医保的人该怎么过渡,这些你都不能从桑德斯的辩论中得到清晰的信息。
我们对比看特朗普是怎么传达政治信息的:Build the Wall是限制非法移民的解决办法,中国是美国要重新和世界各国进行贸易谈判的代表国家,通过这两个手段增加就业,让美国再次伟大。从政治信息沟通的角度来说让其余所有政客都显得业余,2015年的美国政坛是没什么人谈论非法移民和贸易的。特朗普通过这么几个简单的词,把问题,政策和展望直接打包传达给亿万美国民众,完全转变了2016年美国大选的讨论风向,他甚至还加上了“让墨西哥来支付修墙”,“墨西哥派来了强奸犯”这类夸张搞笑荒唐的言论使得他的政治信息得以更广得传播。而drain the swamp和lock her up这种喊起来很爽的口号,更是把他没有政治经验的缺点变成了他最大的政治资本。
面对深谙媒体和人性的特朗普,桑德斯需要拿出远超过他目前辩论表现的水平才能有机会一战。
至于民主党前景,用桑德斯支持者都是年轻人和美国人口结构变化来分析的都是在静态分析。美国社会瞬息万变,30年前两个海岸都是铁红,60年前黑人还是全部投给共和党,8年前中西部各州的工人阶级还投给了奥巴马,你根本不能按照现在的政治格局来分析以后的发展,拿着“红脖子”人口来分析的都是对美国政治和社会完全不理解的人。但是可以预测的是目前形势对于左派极度不利,最核心的票仓工人阶级在各国都在投给保守派,只能继续左转吸引年轻人,可吸引年轻人就注定要失去35岁以上人群,而年轻人的票是靠不住的,第一是年轻人到了35岁挣钱养家的时候就会迅速保守起来,第二是年轻人投票率一直都很低。直到可预见的2050年,绝大部分州,尤其是摇摆州的人口多数还是白人,而雪上加霜的是,现在南美裔和黑人已经开始出现松动,尤其是南美裔正在大规模右转。所以我对于民主党的未来深表担心。
回到2020年,判断大选结果最可靠的候选人之间的对比民调因为特朗普的个人特质而变得极度不准确。我认为2016年最重要的民调就是70%-80%的民众认为美国正在走下坡路,而2020年最重要的民调就是70%的民众相信明年会比今年更好,你很难说服一个对于未来有信心的民族对现有制度进行革命。当然,如果大选前出现重大经济危机,我这些分析全都可以作废了。